近年,有關長夾理財的書籍越來越多,寫得彷彿用了長夾就離小富翁、小富婆只有一步之遙,但是,事實是這樣嗎?!
前陣子,我的錢包因為經常使用以及材質的關係,變得破破爛爛,一打開零錢袋還會被破碎的內裡卡住......
扯掉幾塊掉落的合成皮後,我覺得我的錢跟證件好可憐,有種它們的感覺,但那時候能省則省,後來跟朋友約見面,去看了展覽跟玩了一天後,提到這件事,決定還是換一個。虧待
其實這次買的長夾跟破掉的那個錢包還是同一家公司出品的,之前是用中夾,考慮到想要改掉零錢一大袋跟發票一大疊的壞習慣,所以買了長夾!
為何選擇長夾來幫忙咧?
1. 長夾本身空間有限:
長夾本身偏薄,而且一旦皮夾東西過多,會因為皮夾變得太厚而無法順利拉上拉鍊或扣上扣子,讓使用者注意到收納,就算無法天天整理,但只要厚了一點,便可以一眼看出,而且零錢袋無法容納太多,更會讓使用者想先用掉多餘的零錢。
2. 設計感佳:
長夾本身有形狀的侷限性,但修長以及簡單的外觀,只要一點點添飾就能夠展現出設計感,進而讓拿的人注意其他相關的搭配,例如裝東西的包包及衣著。
長夾可養成的習慣:
1. 篩選/選擇的能力:
如同上面提到的,長夾的空間有限,一旦放太多東西就會使得長夾變得擁腫難看!因此我們使用的人便會選擇較為重要的內容物放在裡面,例如常用的金融卡一張、信用卡一張、便利商店儲值卡一張、身分證及健保卡、現金,最多再放了一到三張常去店家會員卡,這樣子長夾空間就使用得差不多了!
2. 整潔及清理的習慣:
正因為長夾很容易放滿,一整天下來一旦拿到一到二張的發票,就會忍不住想去整理它,希望它還是瘦瘦漂漂的!也可以把多的、用不到的集點卡拿出來,以免堆了一堆點數再錢包裡!
3. 一目了然有多少現金:
長夾一打開幾乎就看得一清二楚了,讓我們使用者能夠清楚自己錢包裡有多少東西跟現金!而知道能夠消費什麼東西以及是否該補充現金了!
輔助使用長夾的習慣:
1. 按照順序將鈔票擺放整齊:
長夾一打開幾乎一覽無遺,因此,我們使用者可以將鈔票按照順序及方向好好排列,使鈔票堆疊整齊,而且又美觀,讓我們更喜歡我們的錢包。
2. 建立拿錢包的習慣:
有的人會覺得拿錢包很麻煩,把錢跟零錢直接放在口袋裡,特別是男孩子會有這樣的習慣,其實應該建立拿錢包的習慣,可以保護錢不會掉落或者用得隨意的狀況!可以讓我們消費前多思考一下,畢竟拿起錢包等於告訴我們錢錢要離開我們了。
分享個不用錢包的痛心小故事:去年,有陣子我為了貪方便,動不動就把錢放在褲子口袋裡,有一次我妹載我到車站,我似乎在掏錢買車票時掉了一千元而沒發現,等到發現時,早就過了十二個小時......從那次之後,再怎麼麻煩我都會拿錢包,上廁所沒地方放時也抓著,用脖子夾或用嘴咬著也不罷休,這就是經驗談呀!
最後,其他建議:
其實用不用長夾真的看個人,有的人真的不喜歡長夾的樣子,重要的是,挑個自己喜歡的錢包,然後好好得愛惜它跟裡面的錢、證件!
有的電視節目或新聞提到錢包顏色的影響,老實講,還是看個人,買到喜歡的顏色才重要,如果自己拿了一個所有人都說這是個存錢的顏色的錢包,但顏色是自己不喜歡的,其實也會影響到我們使用者的心情!所以不要介意別人說什麼!自己的想法跟喜好才是最重要的!